最近,中国航空工业传来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消息,特别是在歼-10CE和歼-35战机的生产和出口方面。根据来自伊朗的非官方消息,巴基斯坦正在考虑将10架歼-10CE战机紧急移交给伊朗。此外,歼-10CE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的计划即将结束试飞,孟加拉国则已批准采购包含12架歼-10CE在内的战斗机。这些消息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日益强大,而最让人惊讶的还是中国官方大胆展示歼-35的生产线,标志着中国在航空制造方面的硬实力。
伊朗空军近年来面临不少挑战。曾经,伊朗计划购买100架歼-10C战机以更新空军装备,前空军司令甚至带队到中国考察,但由于当时伊朗总统鲁哈尼倾向于选择法国的阵风战机,最终由于价格过高,阵风交易未能达成,歼-10的采购计划也因此搁浅。如今,伊朗对当初错失的机会感到后悔。一方面,俄罗斯的苏-35交付一再延期,技术支持也未能跟上;另一方面,周边安全局势日益紧张,老旧战机已无法满足作战需求。如今,伊朗急需歼-10CE战机的原因显而易见。
展开剩余75%巴基斯坦则是歼-10CE的首个海外用户,从2022年起开始接收歼-10CE,到2024年初已经完成交付,组成了3个战斗中队,约有20架战机。虽然目前伊朗的消息仍未得到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官方确认,但如果这一消息属实,意味着伊朗对歼-10CE的需求十分迫切。
除了伊朗,乌兹别克斯坦的歼-10CE采购也接近尾声。歼-10CE在国际市场上打出了良好的口碑,最近在国外战场上取得了实际战果,击落多架敌机且没有损失。这些战绩无疑增强了歼-10CE的市场吸引力。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中亚国家,原本的苏联战机装备已经落后,急需更新换代。歼-10CE凭借其性价比高、性能优越,符合乌兹别克斯坦的需求,预计试飞结束后不久即可交付使用。
孟加拉国方面,包含12架歼-10CE的采购项目已获得临时政府审批。孟加拉国已经筹划更换战机长达10年,曾考虑过俄罗斯的苏-30、米格-29M等型号,但由于政治顾虑或价格问题,未能成行。直到最近,随着国内局势变化,孟加拉国迫切需要新的战机来应对东部的安全压力。12架歼-10CE的采购金额大约为10亿美元,虽然对孟加拉国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,但依然能承受,且部分款项可以通过实物抵消。
不仅如此,巴基斯坦在印巴空战中凭借歼-10CE战机击落印度阵风的实战表现,也为孟加拉国提供了参考。孟加拉国甚至派人前往巴基斯坦,学习歼-10CE的实战经验,以便在未来的战机上应用。由于孟加拉国的热带环境,歼-10CE将进行相应的适应性改进,预计最快将在2026年底开始交付。
所有这些消息串联在一起,显示出中国航空工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强劲势头。然而,更加引人注目的是,歼-35的生产线公开展示,突显了中国航空制造的硬实力。在辽宁卫视的报道中,沈飞的新厂房曝光,规模与美国洛马公司生产F-35的基地相当。这条为歼-35量身定制的脉动式智能总装线,标志着中国在战斗机生产技术上的进步。与传统的生产方式不同,这种脉动生产线使飞机能够在不同工位间定时移动,提高了生产效率,类似于F-35年产150架的生产模式。
预计到2026年,沈飞的歼-35年产量将达到80至100架,而歼-20的年产量也将突破200架。中国五代机的生产能力将在国际航空制造领域占据一席之地。目前,歼-35的主要生产是海军舰载型,配合福建舰进行训练,空军型也在小批量试产中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歼-35不仅限于国内需求,它的外贸潜力也非常大,未来可能会进入国际市场,改变全球五代机市场的格局。
从这些动静来看,歼-10CE的成功订单不仅是因为它的高性价比,还因为它在实战中表现出色,技术成熟,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首选。而歼-35生产线的展示则是中国航空工业自信的体现,它不仅表明中国能够生产先进的战机,还能够大规模量产,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非常少见的能力。无论是伊朗、孟加拉国还是乌兹别克斯坦,都倾向于选择中国制造的战机,这一切都预示着中国航空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。这不仅是武器出口的成就,更是中国航空工业从“能造”到“造强”的明确宣言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富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